當開了一家店,好不容易熬到有門庭若市的盛況,陸續也出現想加盟的詢問,這時候,我該大張旗鼓、大肆宣傳、大動作的開放加盟嗎?確實很多人看到天下突然掉下的財富,就迫不及待躍起擁抱迎接,殊不知,一家店成功跟要讓十家店成功根本是兩碼事,每年加盟展場域邊陲總是有許多小店家承租小攤位做著發財夢在招攬加盟,但隔年大部分都不再出現展場,到底發生什麼狀況?
單店在某個地方針對某個族群推出某些商品取得了顧客好回響,但離開成功的舒適區,由不同的老闆帶領著不同員工,面對不同的競爭來服務類似的客人,這樣的勝率到底有多大?其實關鍵之一是消費者定位是否有設定正確?如下幾點是否有思考定調
- 品牌想要讓誰來消費?這個“誰”是如何描述?如何驗證確認?
- 現有銷售的餐點若無法滿足發展連鎖設定的客群,在設定目標顧客時要如何訂定框架,才不會發生餐點與顧客需求都不起來
- 顧客為什麼要來消費餐點?餐點在市面上必定有許多競爭者提供,要如何突顯自家產品差異?欲凸顯產品優勢處,需明確指向性,千里馬也只有伯樂才識得。
- 顧客可能會另外消費甚麼餐點來替代我們? 消費者的描述愈清楚,愈能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找出並評估競爭替代商品的優勢。
- 對產品潛在的消費群體進行確認,定位設定是多方面考量的。可以從年齡、從性別、從消費力、從職業、從社群、從地域…等等。
- 微型連鎖發展初期由於品牌知名度尚未有足夠跨域影響力,宜集中火力精耕某一消費族群,有限的資源可以更深入地滿足某群人。而當我們比競爭對手更瞭解消費者,我們就更有機會更好地取悅目標消費者,只有針對顧客的心理需求與消費動機,“投其所好”的商品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 餐點商品滿足消費需求的三個層次:需要(基本飽食型,低客單有著飽足量)、想要(情境氛圍型,透過氛圍與服務做加值)、需要(特殊目的型,如月子餐、養生餐、健康餐)。
若未對消費者進行明確設定,導致研發太多元,之後販售品項會失焦,連動造成後續商品分析無效,研發方向會更無頭緒,如何找出與門店商品資源狀況最匹配的消費群體,集中運作去滿足消費者,一定要盡量落實,才不會發生加盟店開店前信心滿滿,開店後事與願違,造成糾紛,進而危害到一手創建的連鎖品牌基礎。
你知道如何建構連鎖的『產品策略地圖』嗎?商品研發規劃若沒有跟連鎖發展路徑一致,絕對會發生產生顧客、產品、品牌的脫鉤,那連鎖發展到一半出狀況,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撰寫者:林昱均